新京报讯(记者 陈鹏)1月24日,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共同撰写的《2018金融科技法律政策报告》正式发布。除了回顾支付、P2P网贷、资产管理、消费金融、监管科技等领域的监管政策,《报告》也对2019年进行了展望。《报告》认为,即使从全球范围来看,监管科技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稳定,实际应用效果也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的检验。
《报告》提出,在2018年,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发展,推动金融科技行业经历了从科技金融向数字经济的价值革新。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相关法律规范正在逐步完善,行政执法趋于严格;另一方面,网联等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行业技术规范制定有不少新突破,金融科技应用项目落地正在加速。
例如在监管科技领域,2018年8月,证监会正式印发《中国证监会监管科技总体建设方案》,明确了监管科技信息化建设三个阶段的工作需求和工作内容,标志着监管科技建设工作完成了顶层设计,并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10月,深交所自主研发的智能监管辅助系统——“企业画像”一期项目正式运行上线。该项目运用了文本挖掘、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可以自动抽取、集中展示、智能提示监管高频关注信息。
“即使从全球范围来看,监管科技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稳定,实际应用效果也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的检验。”《报告》写道,基于大数据和新技术的监管科技,是否会诱发新的法律和伦理难题,引发新的金融风险,智能监管是否会影响就业,监管科技的算法是否存 在歧视,是否需要披露以及披露的程度等,这些问题都可能随着监管科技的深入推进而涌现。 2019 年,也许我们将思考这些问题。
此外,针对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态势,《报告》中分析认为,2019 年,金融和科技将继续分化,随着消费金融产业链分工的细化,牌照不再是 涉足消费金融业务的唯一入口。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才可以参与贷款发放、风险承担等核心 环节。非持牌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参与获客引流、贷款撮合、不良催收等环节,并利用自身 的“科技和数据能力”为持牌机构进行“科技和数据赋能”。
《报告》也指出,在国家“政策红利”背景和 牌照发放加快的趋势下,申请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仍是互联网流量巨头和金融科技巨头的最优 选择,2019 年将会迎来一大拨的设立和申请热潮。在“去杠杆”的金融监管背景下,已有 消费金融公司的增资热潮也将在 2019 年继续上演。